核心提示:
食物是身心健康的源泉,日本在2005年頒布《食育基本法》,將“健康飲食”提升為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議題。日本幼兒園的食育課程是怎么開展呢?本文介紹了日本幼兒園制定飲食營養(yǎng)計劃,兒童參與實踐“共餐”,營造食育環(huán)境等方面的“食育”探索,值得借鑒。
所謂食育,是指可以讓人們習得與食物有關的知識,掌握如何選擇食物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飲食計劃和飲食教育的總稱。
日本食育理論的先驅者石塚左玄提出,“體育、智育、德育即食育”,也即是說,食物是身心健康的源泉。日本從國家的層面倡導食育,向國民普及“食育食養(yǎng)”,具有先驅性。
在日本人的育兒理念里,孩子將來必然是一個能獨立照顧自己的人,在能健康飲食的同時,孩子也應該學會辨識食材、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環(huán)境。食育,通俗地說就是關于“吃”的教育——吃什么、吃多少、怎樣吃。它是通過飲食觀念、營養(yǎng)、飲食安全、飲食文化等知識教育,結合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實踐教育,讓孩子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具備選擇“食”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意識,理解和傳承食文化,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幼兒園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日本將“食育”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工作。無論是政策還是實踐活動,都充分體現日本對于“食育”的重視。
在幼兒園里,以每所學校特定的營養(yǎng)教師為核心,利用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制定和實施幼兒的飲食營養(yǎng)計劃。每年,在園長的組織監(jiān)督下,營養(yǎng)教師會與班主任、校醫(yī)一同協商制定學校的“年度食育計劃”,主要包括飲食的意義價值,培養(yǎng)感恩之心和了解飲食文化等方面。飲食營養(yǎng)計劃大力推廣“主食(米飯)+主菜(魚、肉)+副食(蔬菜或海菜+水果或乳制品的組合)”的“日本型飲食生活”。在托幼機構,營養(yǎng)指導教師會盡量安排不同的食物,確保幼兒每天至少能吃到30種食物。廚師在把食物分給每個孩子之前,都要對食物進行稱重,因為他們規(guī)定每個孩子都要攝入12種營養(yǎng)素,而每種營養(yǎng)素都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數,單位是毫克!學校還算好了每個孩子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日本托幼機構提出,要引導幼兒享受與教師及朋友一起吃飯的快樂的情緒體驗,即倡導“共餐”制。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一起吃飯的朋友,甚至可以要求和教師、保育員、廚房工作人員等一起進餐。在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方面,日本還特別注重儀式感。午餐開始前,孩子們開始洗手、擺放自己的桌布、餐具,年齡特別小的還需要換上就餐服。在吃飯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說話、交流,餐后他們把自己占用的區(qū)域一一打掃干凈,把餐盤、餐具放回指定區(qū)域,再把桌椅擺放整齊。每個孩子都非常明確自己應該打掃哪里。孩子不僅吃到了健康、美味的午餐,還全程參與。在勞動與合作中,培養(yǎng)起了最初的責任感。為了讓家長也能了解和參與食育,一般會在幼兒園門口種植一些果樹,家長送孩子來的時候告訴他們可以采摘,也會有社區(qū)種植的農產品在幼兒園里販賣,促進家長對種植和食材的認識。有的幼兒園還會開辟一片空地,春種秋收,讓孩子參與播種和收獲。而且會在種植和收割前進行祈禱,感受敬畏天地,學會感恩。收獲的果實自己親手摸,親眼看,親口嘗和聞,印象分外深刻。除此之外,幼兒園也很重視日本傳統文化,例如在農場里教授日曬文化和浸泡文化,很多食材如蘿卜、洋蔥、梅子、紅薯等都會在收獲后掛在校園里曬干或者腌制。老師與孩子一起動手秋收冬藏,也是“食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從種菜到做菜,孩子能學習到的知識不止一點點。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作為國際化托幼教行業(yè)商貿優(yōu)質平臺,CPE中國幼教展定位“專業(yè)化、品牌化、國際化”,集“新品展示+精準對接+論壇研討+場景體驗”四位于一體,是幼教領域全產業(yè)鏈產品展示對接和前沿理論碰撞的最佳平臺。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在國際玩具工業(yè)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jiān)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yè)、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yè)務的跨地區(qū)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yè)。
→點擊了解更多詳情
CPE中國幼教展2021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