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丨黃菲:讓孩子成為有準備的學習者 CPE中國幼教展
導讀:
怎樣的幼小銜接活動才是真正適合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教師如何才能引領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問題,使之與幼兒園形成良好的合作?南京市實驗幼兒園教師傾聽幼兒的心聲,從幼兒的需要出發(fā),開展了主題活動“準備上小學”。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家長和教師實現(xiàn)了共同成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經(jīng)驗吧。
當前,幼小銜接問題備受關注,家長們因孩子即將升學而焦慮,紛紛要求幼兒園在大班階段開設漢語拼音、寫字等所謂的幼小銜接課程。為什么家長面對孩子上小學會如此焦慮?大量的超前學習能幫助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追求所謂的學習效果,讓幼兒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和各種技能的訓練,卻往往忽視對幼兒終身發(fā)展更為重要的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這顯然不是科學的幼小銜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怎樣的幼小銜接活動才是真正適合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教師如何才能引領家長正確看待幼小銜接問題,使之與幼兒園形成良好的合作?
應該說,幼兒在園三年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在為他們?nèi)胄W以及今后一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打基礎、做準備,大班下學期則是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需要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因此,我園在大班下學期一開學就開展了主題活動“準備上小學”。我們希望通過活動實現(xiàn)幼兒、家長及教師的共同成長:幼兒能慢慢地認識和走近小學的生活,逐步積累經(jīng)驗,從而對即將到來的新旅程充滿信心和期待;家長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更為理性地思考幼小銜接的問題;教師能更了解家長的想法和幼兒的需要,選擇更科學、有效的方式,與家長及小學形成教育合力,支持和幫助幼兒成為有準備的學習者。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我們的經(jīng)驗。
▌一、了解幼兒已有經(jīng)驗
我園的主題活動“準備上小學”是從幼兒關于小學有什么問題切入的。無論家長有多焦慮,教師有多關心,要上小學的是孩子,所以我們首先了解孩子的所知與所想。于是,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關于小學,有哪些你想了解的問題?”“關于小學,你知道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幼兒的回答,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小學生活充滿好奇:“我想知道小學幾點下課,下課有多長時間可以休息?”“小學教室里座位是怎樣的?”“小學生為什么要學那么多門課?”“小學生中午可以睡覺嗎?”“小學生下午吃點心嗎?”“小學里可以玩游戲嗎?”“小學教室里也有鋼琴嗎?”……幼兒的這些問題表明他們很想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生活是否有區(qū)別,區(qū)別在哪里。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在談到自己所了解的小學生活時,“上課”“寫作業(yè)”“考試”“背書包”“要專心聽講”“老師嚴格”“起床很早”“學習很辛苦”等詞語高頻出現(xiàn)。有幼兒說,“我擔心小學學的東西太多了,我記不住”“我怕作業(yè)多,做不完”“我怕自己動作慢被老師批評”“我擔心學不好漢語拼音”,甚至有幼兒直接說“我不想上小學”……
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還沒有走進小學,就對小學有了這么多令他們不愉快的認知,平添了諸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我們將幼兒這些真實的表達整理出來發(fā)到家長微信群里,希望由此引起家長重視,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平時不經(jīng)意間的一些言辭和行為是否無形中造成了孩子對入學的恐懼;請他們設想,如果孩子帶著這樣的消極印象進入小學,會對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想借此引發(fā)家長關注并配合教師接下來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希望通過家園的共同努力幫助幼兒自信而快樂地邁入小學階段。
我們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將對小學感到好奇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告知幼兒接下來我們會有機會一起走進小學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幼兒對此十分期待。
▌二、走進小學校園
如果說之前幼兒對小學的了解是“道聽途說”,那么參觀小學的活動就給了他們一個直接觀察、體驗和感受的機會。想要讓參觀小學的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可以說準備越細致,活動越有效。
1.幼小協(xié)作做好方案設計
我園組織大班幼兒參觀小學由來已久,但一直在不斷調整與完善。最初的參觀活動只是在小學校園里走馬觀花,帶給幼兒的感受和體會都不深刻。隨著課程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整個活動進行了持續(xù)的優(yōu)化。在參觀前,我們會與小學協(xié)商,共同制定活動方案。
第一,協(xié)商確定參觀時間,選擇雙方都適宜的時間,以保證參觀活動的完整和有序。參觀活動時長為一個上午,這樣既能讓幼兒完整地體驗小學半日生活中各個時段的活動,又不影響幼兒的午餐、午睡等正常作息。第二,與小學教師討論制定適宜的校園參觀路線,并確定參觀的具體流程,比如,確定每個大班的對口參觀班級(一般一個大班對應小學一年級的一個班),討論何時進班觀摩,是否要有觀摩升旗儀式或課間操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參觀小學的哪些專用活動室等。第三,與小學教師一同討論幼兒進班后觀摩什么、怎么觀摩,比如,幼兒進班后座位怎樣安排,小學教師可以準備怎樣的活動讓幼兒參與,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要如何進行,安排在什么時間讓幼兒采訪哥哥姐姐和小學教師。
在協(xié)商好各類事項后,我們召開大班年級組會議,讓每個班的教師都知曉活動的整個流程安排和注意事項。
2.家園合作做好參觀準備
我們提前告知家長參觀活動如何安排,需要他們配合做好怎樣的準備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準備是,在參觀小學的前一天晚上,家長扮演被采訪的小學生,讓孩子拿著自己記錄的問題進行模擬采訪。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幼兒熟悉自己要采訪的問題,組織好采訪的語言,緩解緊張情緒,增強自信心。同時,這也促使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去思考在幼小銜接階段自己所關心的問題與孩子所關心的問題之間的差異,以推動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
3.引導幼兒觀察、體驗與思考
終于到了走進小學的那一天。上午8:30,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小學校園,聆聽小學教師簡單地介紹他們的學校。8:50,不同班級的幼兒分別進入對口的一年級班級教室,跟小學生一起上一節(jié)語文或數(shù)學課。小學教師提前讓學生們騰出空間,把大班幼兒的座位設在兩個小學生中間,讓幼兒和小學生哥哥姐姐并肩聽完一節(jié)課。上課時,小學教師特意設置了適合大班幼兒參與的問答和操作環(huán)節(jié),比如,是語文課就讓幼兒一起跟著讀一讀詞語,是數(shù)學課就讓幼兒來數(shù)一數(shù),以提高幼兒在課堂上的參與度。9:30,幼兒到操場上觀摩小學課間操,然后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采訪哥哥姐姐。采訪前我們提醒幼兒再審視一下自己之前記錄的問題,有的問題如果已經(jīng)通過觀摩找到了答案,就可以跳過,如果此時有了新的問題,可以大膽提出并記錄下來。10:00,幼兒來到專用活動室,觀看哥哥姐姐們上音樂課、美術課或體育課。他們發(fā)現(xiàn)小學課程也是豐富多彩的,上課形式也是生動有趣的。10:20,小學教師帶著幼兒逛一逛小學校園,參觀校園環(huán)境,到操場玩一玩簡單的游戲,參觀學校圖書館及其他專用活動室,用一用小學的衛(wèi)生間……10:50,幼兒結束參觀返回幼兒園。
整個上午,幼兒通過各種活動觀察和體驗小學的生活。當幼兒坐在哥哥姐姐中間時,當他們鼓起勇氣舉手回答小學教師的提問時,當他們勇敢地采訪哥哥姐姐時,當他們走在小學校園里發(fā)出一聲聲贊嘆時,當他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分享給同伴時,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內(nèi)心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4.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參觀所得
參觀以后,幼兒在園在家的生活中多了很多關于小學的話題。他們會在幼兒園自主活動時間交流在參觀小學時的發(fā)現(xiàn),家長們也反映孩子會在家中主動談起關于小學的話題。于是,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討論活動“小學與幼兒園不一樣”?;顒又校變杭娂娭v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學生是兩個人一張桌子,我們在幼兒園是六個人一張桌子,也有的時候大家全坐在一起,沒有桌子。”“小學生上學要戴紅領巾,我們沒有?!薄靶W生的桌子有一個放書的格子,幼兒園的桌子沒有?!薄靶W生上廁所要走到教室外面去,幼兒園的廁所就在班級里面。”“小學生喝水要自己帶水杯,幼兒園里有水杯,不用自己帶。”“小學里的籃球架高,幼兒園的矮?!薄S著討論的不斷深入,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將關注點從外在環(huán)境、設施的差異轉向內(nèi)在的一日生活的差異:“小學生一個上午要上好幾節(jié)課,上課會換很多老師,而在幼兒園一直是三位老師。”“幼兒園一個班里的小朋友沒有小學的一個班那么多?!薄靶W生中午不睡覺,我們在幼兒園中午要睡覺。”“小學是全校所有學生一起做課間操的?!薄靶W沒有區(qū)域活動,每節(jié)課下課有10分鐘休息時間?!薄靶W生不吃點心。”“小學生放學回家后要做作業(yè)。”……幼兒的這些發(fā)現(xiàn)正反映了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之間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是他們在進入小學之初需要努力去適應的。我們抓住機會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面對這種改變,要作出怎樣的調整才能更快地適應。這一問題的提出也為我們后續(xù)如何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指明了方向。
▌三、創(chuàng)設模擬課堂
通過參觀與討論,幼兒對小學的生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感受到幼兒需要并期待更多實際體驗的機會,但是我們不可能頻繁地帶幼兒進小學體驗,這會擾亂小學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園里專門騰出一間活動室,我們在里面放上小學捐贈的課桌椅,參照小學教室的樣子來布置環(huán)境。大班年級組會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每個班的幼兒每周有1—2次機會進這間模擬教室參加體驗活動,每次活動時長大約30分鐘。體驗活動總共至少有4次。對每次體驗的內(nèi)容,我們根據(jù)幼兒感興趣的問題以及他們的經(jīng)驗進行不同的設計。
例如,第一次活動,我們依據(jù)幼兒在參觀小學時發(fā)現(xiàn)的小學教室里的座位與幼兒園的不同,引導幼兒按身高排好隊,依次以男女生組合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固定座位,熟悉并記住自己的座位。接著,我們帶領幼兒通過實踐操作了解小學生活中的一些常規(guī),如個人物品要放在哪里,上課時要保持怎樣的坐姿,上課和下課的鈴聲代表了怎樣的含義,課間要去哪里上廁所,等等。第二次活動,我們請幼兒帶著自己的書包進入模擬課堂,開展“我會整理小書包”的活動,引導幼兒認識到上了小學后每天要自己整理好書包。幼兒在之前參觀小學時看到哥哥姐姐們用本子把作業(yè)記錄下來,所以,第三次進模擬課堂時,我們組織開展了“我會記任務”的活動。第四次活動,我們邀請小學低年級教師來模擬教室給幼兒上一堂課。
我園和周邊的結對共建小學建立了幼小銜接合作伙伴關系,邀請該小學低年級的多名教師以特聘志愿者的身份進入我園各個大班進行對口指導,內(nèi)容包括給幼兒上一堂課以及開展家長講座和沙龍等。小學教師來模擬教室上課時,我們會邀請家長來觀摩。這次模擬課堂活動與幼兒走進小學觀摩課堂教學有所不同,這一次小學教師的授課對象僅僅是大班幼兒,因此授課內(nèi)容更有針對性。課前,我們和小學教師共同備課,選擇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探討科學、有效的組織形式。小學教師會做充分準備,比如,選擇《小阿力的大學?!返扰c“上小學”話題相關的繪本帶著幼兒一起閱讀,或設計一些益智游戲與幼兒開展互動。
同時,小學教師也會盡可能將小學一年級課堂真實的樣子展現(xiàn)在幼兒和家長面前。通過模擬課堂體驗活動,幼兒和家長發(fā)現(xiàn),小學教師同樣和藹可親,小學的課堂氛圍也是輕松愉悅的,幼兒由此大大減少了對小學學習以及小學教師的恐懼。同時,幼兒和家長也真切感受到小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以及課堂要求等。我們請家長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尤其是專注力、堅持性、參與度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等。這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優(yōu)點與不足,從而更好地與幼兒園合作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
模擬課堂體驗活動不僅讓幼兒對小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幼兒發(fā)現(xiàn)原來通過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達到小學課堂要求的,由此樹立了信心,激發(fā)了內(nèi)在的成長動力。
▌四、開展學做小學生活動
在之前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對小學生活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想成為小學生的愿望被激發(fā)了并日益強烈。為此我們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在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找到未來努力的方向。
1.邀請畢業(yè)生回園交流,樹立學習榜樣
我們邀請本園畢業(yè)生下午放學后回園與大班幼兒進行交流。交流前,我們收集了大班幼兒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體驗與思考后產(chǎn)生的新問題,比如,回家作業(yè)會來不及完成嗎,怎樣才能交到新朋友,怎樣才能戴上紅領巾,等等。我們將大班幼兒的問題告知回園畢業(yè)生,與他們討論可以與弟弟妹妹們交流怎樣的話題。比如,我們啟發(fā)他們談一談自己剛進小學時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聊一聊上了小學后印象最深的幾件事,向弟弟妹妹們展示一些在小學課堂上學到的本領,等等。在交流過程中,大班幼兒聽哥哥姐姐們介紹小學生活,看哥哥姐姐們展示各種新本領,感受到小學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時也認識到剛進入小學時遇到一些困難是很正常的,只要愿意積極地想辦法,一定能克服這些困難。
2.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努力成為真正的小學生
感受到了幼兒學做小學生的強烈愿望,我們進一步鼓勵每個幼兒制訂自己的“學做小學生計劃”,希望借此引導幼兒學習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對照小學生的基本要求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為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而努力。原本我們以為這對大班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但是他們的表達讓我們十分驚喜。有的說:“小學上學早,我的動作慢,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每天按時起床,讓媽媽給我準備小鬧鐘?!庇械恼f:“我經(jīng)常會忘記老師的任務,我要像哥哥姐姐一樣,每天用小本子把老師要求我們帶的東西或回家要和爸爸媽媽說的事情畫下來,提醒自己。”幼兒不僅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且能積極想辦法彌補,這讓我們感覺到他們真的長大了。
我們又結合幼兒在前面的活動中關注到的小學課間活動安排的問題,組織幼兒開展實踐活動“我的課間10分鐘”?;顒又?,我們首先和幼兒一起回顧了進小學參觀時錄制的課間活動視頻,一同發(fā)現(xiàn)并總結小學生的課間10分鐘“必須做的事”和“可自由選擇做的事”。其中必須做的事包括收拾課桌,做好下節(jié)課的準備,喝水,如廁;只有先把這些事做好,才可以自由選擇去跳繩、踢毽子、聊天等。這一活動讓幼兒明白,只有分清主次先后,才不會出現(xiàn)哥哥姐姐們在介紹時提到的“聽到上課鈴聲才發(fā)現(xiàn)來不及上廁所了”的尷尬事。
針對多數(shù)家長反映的、幼兒自己也提到的回家后任務意識欠缺的問題,比如,忘記當天要完成的作業(yè),忘記第二天需要帶的物品,忘記要轉達給家長的話,總是要在家長的提醒催促下才去完成各項任務,等等,我們設計了實踐活動“我的晚間生活計劃”,引導幼兒學習規(guī)劃好自己從離園到睡前這個時段的活動。幼兒初步了解了合理的晚間生活安排應注意動靜交替、勞逸結合。這為他們自主安排好放學回家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可以說,“學做小學生”的一系列實踐活動都是從實際問題出發(fā)的,我們帶領著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和學習習慣方面的入學準備。
▌五、舉辦家長講座和沙龍
我們沒有在主題活動一開始就為家長安排幼小銜接講座和沙龍,因為我們覺得,在沒有親身感受和實際體驗的情況下,任何說教都是蒼白無力的。所以,我們決定從改變孩子做起,帶著孩子去參觀小學,與小學生互動,引導他們積極地去思考、交流。在整個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家長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也一直及時地就設計活動的目的與家長溝通,并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轉變和成長。有這樣的經(jīng)歷和體驗作為基礎,許多家長看待幼小銜接問題時就多了一分理性,不像剛開始時那么焦慮和“病急亂投醫(yī)”了,我們覺得是時候舉辦家長講座和沙龍進一步引導家長轉變觀念了。
我們再次邀請小學教師來到班里,與家長面對面研討,解答家長的疑問?;顒忧?,我們收集了家長們當下關心的問題,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仍然很關心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提前學漢語拼音、小學一年級是不是就要開始學奧數(shù)等問題,但同時發(fā)現(xiàn)有不少家長的思考越來越理性了,有的問:“如果之前學得太多、負擔太重,孩子上了小學會不會厭學?”也有的問:“如果孩子對某一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反感,強行讓他學下去是否合適?有什么好的辦法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更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問題:“小學生要注意培養(yǎng)的行為規(guī)范和學習習慣有哪些?”“孩子寫作業(yè)太拖拉,該怎么辦?”“家長需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小學教師在講座和沙龍中逐一解答家長的問題,從小學的課程設計、評價方式,講到孩子進入小學后的生活,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究竟需要為入學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小學教師還跟家長分享了很多案例,讓家長了解到那些所謂的幼小銜接培訓班并不能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孩子不適應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在課間10分鐘不懂得安排好自己的活動,下課時貪玩,上課就走神或想上廁所了;有的孩子因不懂得與新伙伴相處而焦慮;有的孩子因缺乏任務意識,經(jīng)常忘記完成作業(yè)或忘記帶書本,受了批評就不愿上學了……這些屢屢發(fā)生在一年級新生身上的鮮活事例讓家長認識到,容易被忽略的習慣問題恰恰可能引發(fā)孩子產(chǎn)生學習障礙。家長由此開始理解為什么說幼兒園期間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僅僅掌握知識技能更重要。
盡管我們無法通過短短的幾次活動徹底轉變家長的觀念,但我們相信這樣的活動至少能引導家長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從而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作出更為理性的選擇。
家長沙龍
思考該主題活動的實施,我們有以下體會:
第一,從幼兒的需要出發(fā),是幼小銜接工作的基礎。
幼小銜接的目的是讓幼兒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學習的過渡與轉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確此項工作的核心是為了幼兒的發(fā)展,因此了解幼兒關于小學的已有經(jīng)驗以及他們困惑、擔心的問題是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前提。我們的主題活動正是從幼兒對小學的認識和他們關心的問題出發(fā),逐步引領幼兒了解真正的小學生活,進而認識到自己要為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作出怎樣的努力。
第二,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并逐步積累經(jīng)驗,是幼小銜接工作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的主題活動給了幼兒很多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的機會。我們設計的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既源于幼兒的經(jīng)驗,又有利于幼兒經(jīng)驗的發(fā)展,使活動與活動的銜接變成經(jīng)驗與經(jīng)驗的聯(lián)結,前一個活動為后一個活動提供經(jīng)驗基礎,后一個活動在前一個活動的基礎上深入,從而讓幼兒的經(jīng)驗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狀態(tài)。
第三,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合作,是幼小銜接工作有效開展的保證。
科學的幼小銜接離不開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的合作。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積極主動地與小學開展合作,讓幼兒在與小學生、小學教師、小學校園零距離的接觸中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我們促成小學與家庭的交流和溝通,從而轉變家長的觀念;我們努力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引導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即將到來的困難,讓孩子帶著對小學生活的向往邁入人生新的階段。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CPE中國幼教展是國家級行業(yè)協(xié)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xié)會主辦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yè)化托幼教商貿(mào)平臺,集“論壇研討+精準對接+趨勢引領+跨界融合”四位一體,是引領托幼教產(chǎn)品趨勢、傳播先進理念,推動托幼教全產(chǎn)業(yè)鏈健康發(fā)展的國際托幼教行業(yè)交流平臺。展會現(xiàn)場還將舉辦中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大會,邀請百位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科學方法,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突破。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xié)會
協(xié)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在國際玩具工業(yè)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jiān)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yè)、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xié)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nèi)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chǎn)、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yè)務的跨地區(qū)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yè)。
以上報道來源:文章原載于《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9年第6期,由CPE中國幼教展組委會整理編輯。 CPE中國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